欢迎来到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
学工聚焦

学校举行 “大学生就业指导”公共必修课任课教师集中培训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处)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3-12-18 浏览量:697
高校落实群众路线,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把学生“健康成长、立志成才、实现成功”作为目标,特别关注学生的就业问题,努力帮助学生实现理想就业、高质量就业。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校坚持树立“以生为本”和“为学生的未来负责”的工作理念,把就业工作作为“民心工程”和“良心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充分利用好国家、省上各项就业促进政策,整合校内外各种有利资源,重点打造“生涯发展教育平台、就业能力提升平台、供需信息交互平台、人才市场推介平台、创业孵化实践平台、事务管理服务平台”等六大就业指导服务平台,帮助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理想就业,使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 量得到稳步提升。
        一、打造生涯发展教育平台,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
        学校教务处、学生处、就业中心、各学院共同推进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依托“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深入开展工作研究,引进校外专业教育培训机构,举办“TTT高校生涯教育骨干师资”培训班、“UCC高校教师职场必修课”培训班,加大就业指导课程专职教师、专兼职就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力度。以“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两门全校公共必修课为主阵地,整合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生涯教育资源,着力打造“生涯发展教育平台”。开通“锦程大学生职前教育网络平台”,在全校9个学院2000名2013级新生中投入使用。每两周举办一次的“杰出校友论坛”、“就业大讲堂”和“创业大讲堂”,将成功人士和未来雇主请进校园,帮助学生树立职业发展目标;开展“就业之星”评选表彰活动,树立在转变就业观念、基层就业创业、多渠道求职择业的典型代表,影响和带动在校学生;通过主题宣讲、实习见习等方式,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单位、农村中小学校、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就业。
        二、打造就业能力提升平台,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学校注重调查研究。与市场紧密接轨,坚持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加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力度,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加大毕业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力度,努力实现将实习与就业对接,利用省内外107所实习基地加强职业技能和从师技能培训。学校教务处、团委、教育学院连续4年联合开展“教师教育专业能力培养训练”工作,组织全体师范生开展板书与规范汉字书写技能、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表达技能、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班级活动组织与管理能力等六个模块的教师教育专业能力培养训练。各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每年组织开展“未来工程师训练营”、“未来会计师训练营”以及从师从业技能大赛、求职视频制作、模拟招聘大赛、简历制作大赛等多种竞赛培训活动40余场,经济学院、商学院、传媒学院、法学院等还与招商银行、苏宁电器、链家地产、中和集团、兰州广电总台、山丹县人民法院等单位达成了共建大学生就业见习实习基地的协议,为学生提升从业技能,参与社会竞争奠定了坚实基础,职业专业能力训练活动实现了本科学生全员覆盖。此外,学校重点开展了对经济困难大学生、女大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未就业学生等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用好用足国家、省上各类就业促进项目,举办“民生促就业及基层服务项目考试”、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心理学”等考前培训,自2013年5月以来,免费培训毕业生2000多人次,为320名经济困难毕业生争取并发放省上求职补贴32万元,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三、打造供需信息交互平台,促进就业信息化建设
        为了让各类就业信息快捷地传达到每位毕业生,学校在充分利用学校就业信息网、就业宣传栏、橱窗、展板、电子显示屏等信息发布平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使用手机短信平台、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进一步拓展网上咨询、招聘等服务功能。手机短信平台依托“用人单位资源信息库”和“毕业生资源信息库”,分别将用人信息和毕业生信息发送至全体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仅2013年3月至今,发送短信100余万条,覆盖全体毕业生;建成了全校最大的微信公共服务平台,用户近六千人,并利用其自动回复功能,实现了就业事务办理程序咨询的网络自助服务;学校将手机短信平台、微信公共平台、微博、人人网主页、专题网站和学生连成一体,无论是招聘信息、实习快讯还是论坛报告,不让学生错过任何一条有价值的就业信息,逐步形成了平面与立体、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立体化、全覆盖、短频快的供需信息供给系统。
        四、打造人才市场推介平台,拓宽就业服务渠道
        为帮助2013届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学校以校内专场人才供需洽谈会为基础,将校园人才推介工作从校内拓展到校外,从校园推广到网络,从面对面发展到远程,为用人单位和学生搭建优良的服务平台,力争使校园招聘成为用人单位的首选。连续数年联络省内外教育部门及大型企业,积极搭建校园就业市场。为校内招聘会专门组建了“就业招聘大使”志愿者团队,设置咨询服务点、医疗服务点、通讯服务点、文印服务点,开辟专门的洽谈区、面试区、试讲区,基本实现现场面试、现场签约、现场办理就业手续。2013年3月至今,举办大型洽谈会、小型招聘会300余场,接待用人单位6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数量、提供岗位数量逐年提升。经济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旅游学院等还结合专业培养,积极开拓用人市场,联络用人单位,举办专业人才招聘会。目前,学校正在建设“毕业生求职面试暨师范类毕业生试讲视频资源库”,以此为基础,网络版的校内招聘平台即将上线,届时,用人单位将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毕业生,毕业生求职面试的时间、经济成本和安全隐患也将大大降低。
        五、打造创业孵化实践平台,培育大学生创业实训能力
        学校以300万元“洪涛大学生创业基金”为经费保障,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自主创业扶持工作,以创业实践活动,带动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13年,建成新校区1800平米大学生创意创业孵化基地,资助学生创业项目15个,资助金额43万元,现已全部入驻基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其中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刘文强,创业一年时间营业额达到500万,实现纳税20万元。举办2013年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参赛团队129个,参与学生600余人。承办甘肃省首届“高校创业教育骨干师资培训班”,支持本校全体专职学生工作干部参加培训。举办“创业先锋集训营”,成立“KAB创 业俱乐部”,并与甘肃省就业服务局、甘肃省大学生创业中心等合作,联合对参赛团队进行“国家创业扶持政策解读”、“创业团队构建”、“创业项目财务管理”、“创业项目设计与创业计划书撰写”等专项训练,着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求职能力、实现理想就业。
        六、打造事务管理服务平台,提高大学生就业服务质量 
        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克服人手短缺的困难,培训学生就业助理团队,发挥基层作用,在业务咨询、手续办理、信息核对、协议归档等方面为毕业生提供热情服务。开通电话咨询热线,并探索网络化的咨询服务机制,利用QQ、 飞信、微博为毕业生提供及时准确的咨询服务。自主开发并投入使用“毕业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毕业生签约信息录入核对、违约申请、协议书换发等事务性工作实现自助填报,借助网络手段,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办理效率。同时,努力实现毕业生就业状态的动态追踪,延长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时间,使毕业 未就业学生依然可以通过系统获得政策咨询、信息提供等方面的追踪服务。举办“毕业生早餐会”,全体校领导、学院院长及相关处室负责人邀请毕业生代表共进早餐并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为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提供依据。
        通过努力,学校基本形成了全员化、全过程、专业化、信息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学生就业观念逐步转变,就业能力得到提高,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就业工作先后多次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光明网、新华网等中央媒体报道。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