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
学工聚焦

高度重视,通力协作,确保每位毕业生顺利离校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处)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4-06-09 浏览量:570
       3月29日,我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春季双选洽谈会举行。来自北京、广西、云南、福建、湖北、山东、浙江、新疆、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的230余家企事业单位和全省各地的高校毕业生万余人参会。洽谈会共提供各类岗位5000多个,其中,教育类岗位1500多个,非教育类岗位3500多个。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应届毕业生将高达727万。这是一个沉甸甸的数字:对于国家,这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对于社会,这是一群新生的力量;对于家庭,这是希望;对于个人,这是梦想。梦想预示着令人向往的未来,毕业生们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如何在择业中让青春梦想落地生根呢?
   我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何瑛从近年来学生的就业形势和学校促进就业的具体措施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我校的就业情况。她说:“师大学生总体来说比较受市场的欢迎,尤其是师范类学科。基层教育局的用人标准中,有一项是‘非常6+1’——就是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院校和西北师大的毕业生。相较师范类专业,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则有一定差异。应用性专业因为与市场结合紧密,一些发展比较好的行业需求量大,相应学生就业也比较容易。”“其实,之所以就业难,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学生的就业观念。为了推进就业工作,提高就业率,仅2013年应邀来校的招聘单位就有1380多家,提供岗位13000多个,其中85%为企业,尤其以民营企业居多,而很多企业的签约率并不是很高。”“而另一个数据是:每年我校会有40%左右的同学等着参加各类政府招考。但招考岗位毕竟是有限的,就业机会很少。”“我们的毕业生现在急需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面向企业,勇敢跨行业就业,适应多岗位职业发展的需求。”
  当日九点,双选洽谈会现场已经是人山人海。
  在全国知名教育企业戴氏集团的展台前,负责招聘工作的吴经理给记者介绍:“我们公司这次计划招聘100人,以满足在西北地区的发展需要。我们的招聘,更看重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包括踏实的心态、良好的交流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令人信赖的个人品质。”问及对应聘者的要求时,中传文创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先生说:“西北师大的学生挺不错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踏实认真,专业功底硬。在职场几年了,我们还是觉得实在才是最重要的。”关于学历方面要求,赵先生很认真地说:“我们公司主要针对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毕竟本科生人数多。”兰州直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说:“我们需要与软件工程相关专业的学生,这个领域更新换代速度快。对这个行业而言,实践动手能力最重要。”
  刚刚在一家公司填完报名信息的牛娜同学对记者说:“我学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而大多数公司更倾向于男生,因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更强一点。”她准备了十份简历,招聘会上已经投出去了五份。硕士研究生小钱刚从一个单位面试的教室里出来,她神色凝重、满脸不悦地告诉记者,自己的学历虽然符合这家单位的用人要求,但是对方还要求本硕专业必须统一。“我还是觉得选择余地比较小,希望学校能引入更多的用人单位。”准备应聘甘肃省内某县中学数学老师的李同学也遇到了门槛——县教育机构严格限定了应聘者的生源地。
  在招聘会现场,非师范类用人单位的数量相较往年只增不减。在甘肃富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点,投简历的学生络绎不绝。一个等待投简历的阳光大男孩告诉记者:“这个月我去过兰大、政法等好几个学校了,我们学校是最后一站。我已经投了十几份简历,只收到了三份回复。”站在他旁边的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李同学感叹到:“我们专业是非师范类专业,就业压力很大。同学们除了继续读硕的以外,大部分都选择了就业。现在也对待遇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只要底薪能够保证生存就行。”
  在前来求职的万余学子中,也有一部分同学只是来看看,他们的最终目的还是等待参加各类政府招考。通过记者的深入了解,经济类、法学、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的毕业生,选择报考公务员的比例较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毕业生王小娜说:“企业工作的压力,比公务员大得多。尤其是IT行业,各大公司更倾向于选择男生,因为他们在这方面更具优势。对女生来说,公务员工作可能更适合。”当记者问及她有没有考虑过教师行业时,她说:“我们专业虽然属于师范类,但是因为专业的特殊性,进入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机会更多。而且,计算机专业不像数学、中文等基础性学科,需求量本身就少。对于我个人来说,就完全是性格所致了,因为家庭原因不允许我继续深造,就选择参加招考。”另一位计算机专业的男生李天晨则表示,尽管企业相比公务员待遇会更好,发展空间也更大,但自己更看重工作的稳定性。问及她应对招考的准备情况,王小娜说:“公务员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在面试环节里,拥有工作经验、对相关工作流程熟悉的人更占据优势。对于刚从校园里走出来的我们来讲,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次机遇,要用一颗平常心去追逐梦想。”
  当然,并非所有的毕业生都奔走在应聘职场的路上,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正致力于考研。参加了2014年研究生考试且达到录取控制线的蒋育昊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专业是地理信息系统,目前正在准备研究生复试。问到考研动机时,他说:“我是非师范专业的,学校这两年的招聘会侧重于师范类专业。而我们这个专业的就业,有一定的市场因素在里面,所以要出去就业的话就得考虑整个市场的经济水平是否能够支撑你的产业发展。就兰州而言,几所高校的专业实力都还可以,但是市场前景可能就不如中东部地区了,这也是我想要考出去的一个想法。我想通过三年的深造,来增强自身市场的竞争力,朝着更高的水平发展。”  
     文学院近年来的就业状况比较乐观,副院长马世年教授分析道:“师大地处西北内陆,浮躁气息少,学生安心学习,老师也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有着非常优秀的传统。文学院着重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强化,我们在学校从师技能培训的前提下,还辅助以三笔字、课堂专业试讲等训练,力求学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部分学生就业不成功有很多因素,一是学生自己的期望值太高。一个学生通过了对外贸易大学珠海研究院的面试,但是由于岗位不是事业编制而放弃就业,其实在珠海那边很少有事业编制。正是因为对岗位不了解,期望值太高,导致很多学生宁可待业也不肯就业。二是就业形势严峻。现在好多岗位要求名校学生,比如985、211院校的学生,这种限制无形中提高了就业门槛。一位保送到复旦大学的学生反馈,我们的学生尽管在学术研究能力、学科前沿掌握方面和名校相比有所不足,但是在从师技能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口头表达能力,对课堂的理解、设计能力等都很高。我这两年在指导学生教育实习时发现,我们学生的专业广度、深度、个人素养、敬业态度、重视程度都呈现出了不一样的面貌,实习单位也评价我们的学生一年比一年好。我想,只有保持这种良好的发展趋势,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生才能被更多认可。”
  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德祥告诉记者:“师大的招聘会越办越好,模式及流程日益完善。但在用人单位比例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招收师范生的工作单位所占比例较大,其他类型企业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当问及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式,学院采取了哪些措施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时,他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以“订单式培养”提高就业率的措施。他说:“传媒学院与多家媒体具有合作关系,并有相应平台及时关注传媒行业的动态。我们会向传媒企业和各大媒体了解他们的人才需求量,以及需求怎样的人才,按照企业和媒体的需求培养相应的人才,为一部分学生提供直接就业的机会。虽然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限制和不足,也不能大规模地解决全院学生的就业问题,但通过对近几年传媒学院毕业生就业率的比较结果分析,‘订单式’培养对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有很大作用,学院正在努力完善该模式。”“在就业方面,实力固然重要,心态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树立正确职业观’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事实证明有些人做的并不是太好。当今的大学教育是大众教育而非精英教育,因此毕业生不能要求刚步入社会时就找到高薪、高职、低劳的工作,工作对于毕业生而言更多的是学习与社会经验的积累。与其他学院的学生相比,传媒专业的学生拥有自身的一技之长,但是‘一技之长’中实际意味着潜在的劣势,所以要学会灵活就业,学会选择自由职业,不要拘泥于职业和职位,在自身拥有一定的经验与阅历后,就可以去‘择业’而非‘业则己’了。”
  针对近年来西北师大的就业形势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刘旭东教授有他独特的见解:“我们国家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各个方面都在做一些调整,这对人才的质量和标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又必然会反映到市场上。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只是表象,并不意味着大学生总体的数量多了,而是在人才培养结构上出了一些问题。”“大学生所学的东西,不能够和当今社会的需求相吻合;学生内心的职业期待,和社会需求不能够一致。这是需要我们深思的地方。毋庸置疑,一所大学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对学生未来导向、职业定位的影响是深远的。我校是一所学术型大学,学术型大学在以往的教学经验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学术的经验和做法。而今,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必将导致我们以往的教学模式,出现很多不适应社会的弊端和问题。如何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的能够发挥自己真才实学本领的机会,这是我们教学改革中的着力点。当然,学校也做出了相关方面的努力,如‘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等举措收效明显。我们希望学校为同学们走向社会创造更好的条件,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是一名拥有真才实学的好老师,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合格的工作人员。”
   “对于学生而言,一是苦练内功。不能眼高手低,只要自己有能力,社会就会提供一个让你发光闪亮的舞台。同学们要珍惜在学校的时间,加强专业课的深入学习,提升理论素养,只有你所学的专业知识过硬,具备真才实学,才能在职场游刃有余。二是放下身段。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职业也是一样。越是在基层,越是能够在第一线摸爬滚打,就越具有迎接生活挑战的能力,用人单位也欢迎这样经过历练的同学。尤其是一些去边远农村实习的同学,自己带班、备课,还要做饭,特别辛苦,但他独立生活的能力就远远超过了其他人,我们要具有这样放下身段的意识。三是了解社会。很多学生都是从学校里来,到学校里去,真正接触社会的机会太少。所以,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条件,去深入了解社会的真实,这样才能在自己有所体悟时,找到在社会中恰如其分的位置。”
   “对用人单位,是以‘用’为目的的。而学校是以培养人的综合能力为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用人单位挑选人才的标准就相对高了。一方面同学们要研究并熟悉用人单位的要求,将这些要求转化为自己学习的内容,按标准和要求去塑造自己,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站在老师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同学们还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就是我们心理学上所讲的‘情商’。用人单位的标准是定的,但只要你有鲜明的个人特征、兴趣和爱好,有些标准还是能够调整的,不会是铁板一块。毕业生面对就业时,要有乐观、积极、幽默、热爱生活的品质,才能扬长避短。”
  就业季,就业难;青春季,青春梦。
  当就业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我们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时,取胜的法宝只有一个——能力。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自己的高度和厚度,是自己慢慢垫高和积累的。
       面对就业,您选对方向了吗?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