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风采】外国语学院张桂娟:春风化雨 点滴关怀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处)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01-07 浏览量:553
“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一个奖项的摘获是一群人日夜兼程的努力,一个团队的成长更是如此。
马克思主义学院自2012年单独设院至今,不仅有以学生会学习部主办的“模拟招聘大赛”、“从师(从业)技能大赛”,以及文艺部主办的“五四晚会”,体育部主办的“趣味训练营”、“迎新杯”篮球赛、“师大杯”排球赛等为主的常规活动,更有“梦想课堂”等特色活动。“梦想课堂首先着力于干部培养的两个方面,一是专业技能的提升:如Word文档使用、PPT的制作和策划书的写作培训;二是德育涵养的提高:如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准则和礼仪规范的培养等。同时,该项目也在公益方面有所作为,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细数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累累硕果,方才懂得成功的甘甜背后必有苦辣辛酸。陈帅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会主席,不仅是校、院活动的见证者,更是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校运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代表队以卓越的组织力获得学生团体总分第一名、“优秀组织单位”,以及“开幕式优秀表演单位”等诸多奖项。在此次体育运动会的三天赛程里,团学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学院在此前迅速联系各班班委组织开展动员大会,对全院大一、大二年级二百多名同学积极进行思想调动,先后四次大会使得180名同学踊跃参与健美操的表演。尽管人数多,组织难,但他们化压力为动力,前后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对运动员进行了“魔鬼式的训练”,最终才有了赛事的完美落幕。陈帅笑着说:“学生会是主导,更是服务,每个运动员的身后都会有我们学生会干部鞍前马后,扶人送茶,服务到家。”正是因为这样,马克思主义学院才会在赛事中勇往直前,争优创先。
团学作为青年学生的先进组织,在青年学生做好学业学习的基础上,团学组织必然要在吸引和凝聚同学更好地适应社会方面进行积极引导。两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便在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方面开动脑筋,实施方案。学院本着为祖国勤学修德,以实践明辨笃实为宗旨,以公开选拔的方式召集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以专业老师培训辅导,党委副书记亲自带队的方式下乡实践。
提起暑期社会实践,陈帅颇有感触地说:“我记得当时有一个孩子很特殊,因为身体残疾难以平衡而不能去学校,我们就给予他特殊的关照,走访、谈心,一直到他脸上终于有了自信爽朗的笑容。其实七天的实践讲不了系统的理论,但我们可以登门造访,辅导孩子们的作业,塑造他们的人生观,让孩子们拥有一个积极健康良好活泼的心态,我觉得这才是我们身体力行的。”
在陈帅看来,学院定期开展的从业技能大赛也是一个很成功的典例,它并不流于形式,而是实实在在锻炼学生在舞台上的随机应变能力和树立学生在非专业应聘模拟中审视自我的观念,同时,通过大赛的举办,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掌握面试技巧,学会面试礼仪,消除面试焦虑,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勇敢地走向就业市场,迎接就业挑战。
“蚂蚁军团,虎狼之师,召之即来,来之必战,战之必胜。”这二十字,曾是当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誓师之言,是他们在意志消沉,斗志削减的时刻支撑他们敢于挑战的精神支柱。
“当年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确实是蚂蚁军团,面对人文底蕴深厚的文史大院,或者实力雄厚的物电大院等,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力量太小,但即使明知不敌,也要敢于挑战,要有逢敌必亮剑的精神。”陈帅忆起去年的运动会,目光飘了很远。“去年的运动会三天下雨,我们学生会的同学们用移动的大伞给运动员撑伞,每天早上六点多起来搭帐篷,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我亲自动手做每一件小事,带着他们来‘亮剑’,他们也没有理由把剑揣在兜里。”正是因为亮剑精神的激励与鼓舞,“死也要死在前进路上”的信念支持,他们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校团委举办的“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暨梦想团支部创建大赛展演”中荣获“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努力与奋斗终于凝结出了成功的结晶。
时间如白驹过隙,在团学中摸爬滚打,从少不更事的干事到沉着自信的主席,回顾一路走来的足迹,陈帅感慨万千,他打趣地说到:“团学三年,在学生会的工作就像是女人分娩,过程是痛苦的,而结果是喜悦的。”陈帅言语朴实,幽默风趣地道出了他在团学任职的心声。学生会工作即将换届,谈到对于下一届团学工作的期待,陈帅坦言道,“希望加强团学内部建设,针对全院和干部培养完善制度,要积极提升软实力,争创特色品牌。”
一燕不能成春,马克思主义学院如今再创佳绩,正是因为有一群如陈帅一样在背后默默付出汗水与辛劳的人,他们坚定了信念,从此以梦为马,只顾风雨兼程。